在李岱读书认字的时期,政府安排对他们进行的是“集中识字”教育,这种方法很枯燥也很辛苦。不过李岱是不会在乎这些的,他直接照搬过来,而且不论汉语拼音还是阿拉伯数字,他都想也不想的教给学生们。能让他们快速的具备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至于什么孩子的心理,什么趣味性,什么汉语拼音会不会引起别人的非议之类的,李岱根本不在乎。这偏鄙之地,谁能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没什么,反正能快速达到李岱目的就行。
眼看着学生们抄录好唐诗,就三三两两的散开,准备接下来的刺杀训练。只有一个李岱十六岁的学生叫做李奎一的,还坐在自己的木墩上反复吟喔着王昌龄的诗句。
李岱走过来着问道:“奎一读了这诗有什么感想?”
李奎一低头吟诵“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然后忽的抬头看着李岱大声说道:“老师,你不是说人团结在一起才有力量吗?他这诗!明明就说飞将很厉害,根本没提普通的兵士啊!难道飞将军个人之力能抵得千军万马?”
李岱不由得微笑起来,眼看着这七十多个学生逐渐识字开蒙,了解更多的历史和道理,建立起初步的民族意识和对华夏的自豪之情,实在是让人开心的事情。尤其是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对新的思想的接受度更加的高,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这份成就感确实很让人满足。教育果然可以从里到外彻底的改变一个人。
其实人在对外界形成整体观念的青少年时期是最容易接受外来信息也最容易被煽动的,纵观中外历史之中的各种革命和运动,最激进最强硬最能坚持到底的除了那些早期坚定信仰的开创者,就是这些十多岁的青少年了。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了解,李岱对这个叫做李奎一的学生格外关注。这个孩子学习的速度很快,对新知识有格外旺盛的求知欲,问的问题也可以看出来确实是经过思考的。老师总是喜欢聪明爱学的学生,李岱也不例外。李奎一也不负李岱的关注,表现出了对数学格外的天分。于是李岱就经常在结束一天的教学后留下李奎一额外教授。李岱很希望能够教育出一些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化学家之类的,特别是数学,这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如果能培养出数学家那肯定比将军和治政的长才更有价值。李岱就如同这个时代在科学领域种田的老农,小心翼翼的播种施肥浇水松土,除了收获普通的流水线产品也很希望能收获一些人才。
李岱拍拍李奎一的头说道:“将领离不开士兵的支持,士兵也需要将领的带领。胡马不能度阴山,就是因为飞将带领着他的军队在这里,没有军队飞将就是三头六臂也没用啊!当然了,领兵打仗,将领的指挥也很重要,所谓‘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军队的决策就出于将军的判断,所以再好的军队没有好的将军也不行啊!”
李奎一若有所思:“既然将军的决定这么重要,万一出了错误又这么危险,那么能不能多找一些人专门给将军出主意呢?比如先生故事里面说的军师,多找几个军师是不是就好了呢?”
李岱笑得更开心了,这个孩子总能给他惊喜:“你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军师还是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比如军师之前没有打过仗的话出的主意可能就纸上谈兵并不实用,比如很多军师只是临时来参谋,经验不如将军,最后还是要都听将军的。”
李奎一听了皱起眉头问道:“那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李岱笑道:“这个难题在极西之地已经有一群人想出了办法了,那就是找一群打过仗的军人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给主帅出主意,时间长了再让他们中表现优秀的出去做将军。好啦,这里面的事情很负责,以后有机会再详细给你讲。”
时间过的飞快,眼看到了收获的季节,李岱南山塬这里开垦的三千亩地里麦子长得很好,这让李岱很开心,他毕竟没有自己的人手,侍弄庄稼全靠雇人来做,其间没少出粮食,最后能收多少粮食他其实没底的很,结果没想到今年风调雨顺,看起来收成应该不错!
于是李岱早早就同杨行田这个村长谈好了,农忙之余请乡亲们过来南山坳帮忙收粮食,每个来帮忙的乡亲由李岱负责饮食,结束之后每家按照收上来粮食的十分之一做报酬。可惜人手不够啊!李岱再次叹息着,不然李岱有信心,再好好修养一年,整个南山塬附近就可以开垦出万亩的田地。
其实杨坎子村的村民更喜欢李岱!因为李岱找他们干活给他们送来了粮食,这其实就是解决了杨坎子村的闲散劳动力问题。杨坎子村的田地哪怕加上放牧,养活这么多村民其实很紧吧,最早杨坎子村原来只有二三百户人家,十几年前闹饥荒,大批流民路过杨坎子村,很多人实在走不动,几乎全部饿死在这附近。当时还是村正的杨行田老汉动了恻隐之心,筹集了全村的余粮,救下了好几百口子。
结果到最后整个杨坎子村青黄不接,差点全部饿死。最后杨行田去麟州府州借粮,许了二百杨坎子村男儿不要饷钱给杨家当兵卖命三年,感动了杨火山,借粮给杨坎子村度日,这才熬过这一关,所以杨行田在杨坎子村声望一言九鼎,平日里父子都去麟州当兵家里的田地从来不少人照应。杨坎子村一个小小村镇居然能够有八百多户两千多人就是这个缘故。因为人多历来杨坎子村都是麟州兵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