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葵,字伯诚,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此人曾在多地为学官,曾多次修缮书馆书院,其治学严谨的态度也为人称道。他这一来,见到汀州府学子这般浮躁,不由心生恼火,这一怒,无形中给了在场的秀才们一个下马威。
众学子为了自己的功名着想,不敢也不能在新任的提学大人面前出丑。
在众学子躬身行礼时,苏葵气冲冲往里面行去,最后站在最前面的案桌之后,冷冷道上一句:“落座即是!”
众人这才惶恐不安地转身落座,刚才为兰陵笑笑生而争吵的人此时都低着头,生怕被苏葵知道刚才出言争吵的人就是他们。
但苏葵似乎并没有紧抓着不放的意思,而是从怀中拿出一叠纸来,在案桌上平放好,就好像演讲稿一样。
“今日之论,乃格物。”苏葵上来就将议题所言明,“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尔等以为然否?”
就算有人心里有不同意见,此时也只能乖乖应是。
这就好像学校校长,兼教授,兼考试出题人、兼批卷人、兼监考官、兼职称评定人在你面前,就算他放个屁你也要说是香的,更别说苏葵引用的还是程朱理学的理论,继孔孟之后第三人朱熹的话,你敢出言质疑吗?
若真有所异议,你分明是不想进补廪生,养家糊口,更不想乡试中举了!
沈溪却觉得这种格物,不是唯物主义的格物论,比心学还要唯心,说什么“一草一木皆具至理”。你非要说,我从小草身上看到了不屈不挠,以此来作为至理。未免太过牵强附会,把“至理”看得太不值钱了。
反倒是心学。崇尚的是回归本我,倒有种道家清静无为的风格,讲求心境自然,更容易让沈溪接受。
苏葵见众人附和,不由满意地点头道:“尔等有何意见,只管说来。”
众学子一想,机会来了,能不能进补廪生、增生就看这一回了!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开始发表长篇见解,以显示他多有学问。
“学生以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至知……”
旁人听着前一个侃侃而谈,心里就开始犯起了嘀咕,有你的,我要说的话你先给说了,那我接下来说什么?
《四书》《五经》里议论“格物”内容本来就不多,在一个坐而论道等于是为圣人立言的时代,必须要拿圣人的话来作为议论的中心思想。这就好像作八股文一样,不能以圣贤之言来破题,那文章等于是开篇即废。
沈溪坐在那儿很淡定。有这么多人抢着说话,根本就没他插嘴的机会。此时在场之人都在心中编排一会儿的说辞,但道理不过就那么多,无非是从《四书》《五经》中得来的启发,又或者是从其他典籍中所知,谁也不敢在苏葵这样的提学官面前信口开河,更没人敢为自己立言。
在第一个人起来发表见解时,苏葵还欣然点头,但在他听到接下来几个秀才说的道理几乎完全相同
我的专属甜心!”
“我?学生……嗯……”
那学生站起来。体似筛糠,半晌后支支吾吾道,“学生愚昧。不能格其理。”
苏葵更加恼火:“记下来记下来,我就不信,这汀州府之地,难道连个致学之人都没有?”
苏葵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自然不肯善罢甘休,马上要继续点下个人,旁边的汀州府儒学署教谕胡为潘有些着急,这么点下去,莫非今年府城的岁考要全军覆没?他心想:“我可要赶紧想个办法。让苏提学转移视线。”
胡为潘道:“苏提学,本地去年院试。有宁化县十一岁学子沈溪,得中院试第二。”
苏葵点头道:“本官也有听闻。”
胡为潘续道:“去年汀州府院试第一场。四书文小题第一道,为‘止于至善’,在所有答卷之中,唯沈溪之作最为前任刘提学所欣赏,苏提学为何不问问他的意思?”
一句话,顿时让沈溪成为众矢之的,很多人都侧目看向沈溪,他们想知道现在沈溪应该有多狼狈。
胡为潘作为程朱理学的拥戴者,对于刘丙补录沈溪的事不太赞同,现在于府城众生员有麻烦的时候,就推沈溪出来挡枪。
苏葵抬头道:“沈溪何在?”
不用沈溪应声,苏葵的目光已经落在沈溪身上,也只怪沈溪年岁小,在一众士子中最容易辨认。
沈溪无奈,只能站起身给苏葵行礼:“宁化县生员沈溪……”
“知道你来历,既然你听清本官之前所言,就先格物一番吧。”苏葵有些不耐烦打断沈溪的话道。
沈溪心里暗骂胡为潘。
但有些事是他自己招惹来的,现在我是崇尚了心学,为你们这些理学之人所不容,但不用几年,心学就会迅速崛起,甚至朝廷中人都对心学崇尚不已。现在的痛苦,是为了迎接黎明……
沈溪安慰自己,但他心下也觉得有些困难,因为“格物”的道理,是非常不容易说的。
沈溪再行礼道:“学生斗胆,想问苏提学一句,不知苏提学对于这方桌格物,有何见地?”
一句话,不但让在场学子哗然,连苏葵也是一愣。他出题考众生员,现在被以同样的问题回敬过来,还是个十多岁的少年,未免就有些“狂妄”。
胡为潘怒道:“沈溪,这是你跟提学说话的态度?”
沈溪正色道:“学生以为,学问之道在于博闻强识,学生心中是有一些浅见,但想听苏提物之道,在